|
Post by 某米
老杨又开始采取双重标准了,老裴注的"杀8万"无视,被老裴多有驳言的"山阳公载记"引得是津津有味,但凡有利者无论好坏皆拿来,反之亦然,或许就是老杨之道吧:99:
笑
何来双重标准?
其一,杀其兵八万馀人,备仅以身免是裴注史料,而非裴松之按评。
其二,《山阳公载记》驳言再多,也比不过《江表传》,我看M兄各处行文,倒是引用得不亦乐乎嘛:icon14: 判断史料可信与否,不是逛商店看品牌,而是看其记载内容是否可信。
且看这段《傅子》,所谓“杀其兵八万馀人,备仅以身免”,按三国志·向宠传,即可判断其记载不实,多有夸大。而刘备军投入夷陵之兵力非常清楚:陆逊全线进攻,“破其四十余营”,一营千人,即四万余。再按吴书,亦不过称夷陵之战杀伤数万,借问,作为当事方的东吴对战果仅仅含糊其辞,到了后世的傅玄那旮旯,居然跑出个八万余人的相对精确战报,岂非搞笑?
Post by 某米
"即便刘备有啥远期展望,只要主要死敌曹魏不灭或为元气大伤,他就不会将其对东吴的想法变为现实。"
难得,虽然只用了个"即便",但从完全无视刘备有想法到假设刘备有想法,至少也算让步了一点点,赞~:)
笑
有几分史料说几分话,根本没有任何史料支持的莫须有,那叫什么?那叫扯皮:icon14: 就好像猜测孙策是否对小乔有想法、周瑜暗地里对大乔流哈喇子:icon14:
PS:琅邪非百度帖吧,希望M兄尽量充实帖子内容。一帖可以回完的,莫分两帖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