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力波动与武力恒定 武力肯定是有波动的,年老、受伤、醉酒、疲劳等众多因素都会造成武将表现出的武力与正常情况下不同,但这种波动的潜台词是:如果不是我年老,如果不是我受伤,如果不是我醉酒,如果不是我疲劳,我的武力肯定还是原来那样。所以,有原因的波动本质上还是武力恒定。 真正的武力波动派所持的观点是“无条件波动”,例如:两位拳手在两次同样公平公正的比赛中,结果不一样;两支足球队在两次同样公平公正的比赛中,比分不一样;某人扔了两次铅球,一次3.12m,一次3.18m;等等。确实,站在现实的角度来看,某位武将在每一场单挑中表现出的武力都完全相同,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异,确实是不太可能的。那么,三国武评是否要考虑现实中的“无条件波动”? 演义逻辑倾向于武力恒定 三国武评以《三国演义》为依据,从尊重原文的角度来说,演义逻辑大于现实逻辑。那么,演义逻辑是倾向于武力恒定,还是武力波动?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例: 例1:许褚曾经笑典韦,“败将何敢复来(12回)”。 如果武力可以无条件波动,即使一方曾经败过,再战的结果也说不准(就像足球,即使某队先输过一场,再战的结果也说不准),许褚有什么理由笑典韦“败将何敢复来”? 例2:许褚战吕布时,曹操认定“吕布非一人可胜(12回)”。 如果武力可以无条件波动,即使许褚这一场单挑赢不了吕布,也不能否定许褚下一次再战吕布、赢下吕布的可能,曹操凭什么断定“吕布非一人可胜”? 由上面两例大致可以得出:作者描写的武力是恒定的。正常情况下,手下败将再战的结果应该还是失败,所以许褚笑典韦“败将何敢复来”;面对赢不了的对手即使下次再战,结果应该还是赢不了,所以曹操可以由一场单挑断定“吕布非一人可胜”。 三国武评不适合武力波动 如果允许武力无条件波动,那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武力来排名呢?大致有以下两种思路: 1、以平均武力排名: 有网友认为:仅以武将的某一次表现来确定其武力是不可靠的,取该武将所有武力表现的平均值才更可靠、更公平。张飞的武力表现够多了吧,张飞战邓茂、张飞战高升、张飞战纪灵、张飞战严颜、张飞战马超、张飞战吕布……,我就想问:在这些战例中,张飞的武力表现各是多少?怎么平均? 2、以最强武力排名: 有网友认为:用某人的“最强武力表现”去和某人的非“最强武力表现”比,对于后者是不公平的,所以,所有武将都应该用其“最强武力表现”来排名。还以上述张飞的战例为例,哪个是张飞的最强武力表现呢? 上述两种思路个人以为都不可行,因此三国武评不适合引入无条件波动的思维方式。即使是仅仅用于解释少数疑难战例也不行,因为无条件波动的引入会动摇三国武评用于确定的最基础逻辑。 小结:演义逻辑倾向于武力恒定,三国武评又不适合引入无条件波动,因此以武力恒定为前提来进行强弱和差距的确定,是三国武评必然的选择。对于一些疑似发生了无条件波动的战例该如何处理?处理原则只有一条:一切波动都是有原因的(有原因的波动本质上还是武力恒定)。而只要愿意深挖,原因总还是有的。
|